孟春之月 盛德在木

作者:任广建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2-03-28 07:16:00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

阳春三月,草长莺飞。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,人们踏上土地,手握树苗,栽下的不仅是树木,更是一年的希冀。

一年之计,莫如种谷,十年之计,莫如种树。古人早早就认识到树木的重要性,与种树结下深厚的缘分。隋炀帝登基后,开凿通济渠时下令在河堤两岸种植柳树,并亲自种植,御书赐柳树姓杨,享受与帝王同姓的殊荣,正因此,柳树有了“杨柳”的美称。左宗棠部署杨昌浚曾感叹“新栽杨柳三千里,引得春风度玉关”,从甘肃进军新疆时,左宗棠沿途栽柳,有了“左公柳”的美称,布衣将军冯玉祥爱树如命,曾在军中立下护树令,并写下“谁毁我的树,我砍谁的头”。我国自古以来不乏植树造林的例子,人们早早意识到植树的重要性,中华文化也强调天人合一,尊重自然。

但是人类文明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,巨大的烟囱在蔚蓝的天空下冒出滚滚浓烟,坚硬的沥青代替了土壤的柔软,锋利的斧头扼杀了森林的勃勃生机,纪伯伦在诗集《沙与沫》中写道“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,我们将其砍伐造纸,以在上面记下自己的无知弱智”,坐上科技发展快车的人类,肆意掠夺,殊不知,在人类自以为是的同时,大自然的报复也接踵而来,温室效应、沙尘暴、雾霾,水土流失,这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。食其食者不毁其器,食其实者不折其枝。我们要想在大自然的摇篮里生存发展,就必须尊重自然,敬畏自然,修复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,在辽阔的天空下绘画出一副绿水青山图。虽任重道远,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。

六十年前的塞罕坝还是一片荒漠,因为一群年轻人的闯入,如今的塞罕坝郁郁葱葱。塞罕坝精神是执着,是毅力,他们平凡且伟大,他们乘浪而上不退缩,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

古人言:“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”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不仅是乘凉者,更应是种树者,树立环保意识,将环保意识内化于心,外化于形,为建设“青山绿水共为邻”的美丽中国贡献点滴力量。

版权所有:聊城大学鲁西化工工程学院     电话:8239329 邮箱:liugang@lxhg.com
commentlink